江译宣:多角色历练,我在原点建设项目一线的“破茧”之路

以师为引,逐光成长!从采购员到施工员再到造价员,不同岗位的实践锻炼让我全面了解了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

还记得一年前刚走进原点建设集团时,我对装修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今回望,在公司与学校产教融合实践合作及“师带徒” 培养机制的护航下,我先后参与了多个装修类工程的项目一线实践。从贵州汇川康养酒店的材料库房到韶关仁化中学校史馆的结算办公桌,从初出茅庐的采购员到独当一面的多岗位实践者,每段经历都有蜕变的惊喜和沉淀的收获。


1.jpg

原点建设集团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厂中校”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首批学员 江译宣


我的初入职起点,是贵州遵义汇川康养酒店装修项目的采购员岗位。犹记初接手工作时,面对琳琅满目的装修材料清单,我对着不同材料的型号、专业名词有些茫然。采购经理看出了我的窘迫,宽慰我不要急慢慢来的同时,也会在约见材料商和跑建材市场的时候特意带上我一起学习,耐心教我如何辨别材料的优劣、讲解不同材质的性能差异、分析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


5.jpg

原点建设集团产教融合实践学员江译宣 和采购经理一起参与材料选型定版


在一次次的问题与修正中,我逐渐褪去了对材料认知的青涩,不仅能准确统计项目所需材料,还能为项目提出更具成本效益的采购建议。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每一块板材、每一桶涂料背后,都蕴含着专业的学问,也明白了 “懂材料,才能懂装修” 这句话的真正涵义和分量,为我后续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6.jpg

原点建设集团产教融合实践学员江译宣  参与施工方案讨论


随着项目推进,我迎来了转岗施工员的挑战。这是一份需要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的工作,施工现场的突发状况总能让人措手不及。


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独立负责施工段时的紧张心情。那是在中建五局华南公司装修项目中,我需要同时协调泥工、木工等多个班组。记得有一次,施工班组在按图施工时发现墙面尺寸与设计图纸存在偏差,若不及时调整,后续装修将无法推进。当时我心里一阵慌乱,项目经理却冷静地带着我重新复核图纸、测量现场,一边画图演算一边耐心讲解:“施工员既要懂图纸,更要懂现场,遇到问题先找根源,再协调解决。” 


8.jpg

原点建设集团产教融合实践学员江译宣 工地现场实测实量


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我迅速联系设计师反馈问题、沟通调整方案,协调施工班组重新施工,最终化解了危机。那段时间,我每天扎根现场,从现场协助到检查材料质量、监督施工进度,再到对接各方协调沟通、整理施工资料,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从最初需要经理反复叮嘱,到后来能独立处理现场问题,在繁杂的实践中锤炼了耐心与细心,也让我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7.jpg

原点建设集团产教融合实践学员江译宣  检查项目施工工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韶关仁化中学校史馆装修项目中担任造价员的经历。工程造价是我的专业,可当真正面对项目结算时,我才发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着巨大差距。


复杂的工程量计算、繁琐的费用核算,让我屡屡碰壁。就在我一筹莫展时,项目经理罗生秀成了我的 “引路人”。他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拿着结算资料逐页讲解,带着我核对工程量、分析计价规范,甚至牺牲休息时间帮我梳理易错点。


3.jpg

原点建设集团产教融合实践学员江译宣  与供应商核对报价清单


记得有一次,我因对某项定额理解偏差导致结算数据出错,罗经理没有责备,而是温和地说:“造价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数据都要经得起推敲。”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找到工作方法,最终圆满完成了结算任务。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让我懂得了 “踏实严谨” 的职业真谛。


4.jpg

原点建设集团产教融合实践学员江译宣  与仓管员核对材料型号


回望这一年的成长,从初入职场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从容笃定,每一步都离不开公司 “师带徒” 机制的滋养,离不开领导与“师傅们”的悉心栽培。那些耐心细致的指导、遇到难题时的鼓励、犯错后的包容,都化作了我前行的动力。在原点建设的这一年,我不仅收获了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懂得了坚持与责任的意义。


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成长与感恩,继续扎根岗位、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弥补不足,在学习中提升自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辜负公司的培养与师傅的期望,努力在建筑行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